188体育

青春逐梦行(十三):辽宁工大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宋洋

责任编辑:王国新作者:校团委、建筑与交通学院发布时间:2020-05-22点击次数:

宋洋,1982年2月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建筑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担当尽责,做思想忠诚的实践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他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刻苦钻研、工作勤恳、作风扎实、开拓创新,工作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他承担了学院科研、研究生管理与学科建设等大量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砥砺前行,做科研之路的开拓者

初探科研,导师布置的任务、系统深奥的理论、繁杂琐碎的实验、夜以继日的思考,这一切使他深刻地认识到科研之路注定布满荆棘。然而,骨子里从不服输的他,将加班加点变成常态,泡在图书馆,扎根实验室,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并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至今,这也使得他在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复杂深部岩体开挖支护困难这一工程痛点,他系统完善了新型FRP锚杆支护理论,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与辽宁省自然基金的资助。深部岩体长大隧道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风险高,他深入万米长隧道,监测围岩变形、优化施工机械工序,建立了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机械化成套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全国推广使用。城市地铁建设中,地质条件多变,施工环境复杂,他发明了地铁车站顶板浇筑自行式液压模板台车与大尺寸盾构掘进相似模拟试验系统,应用于多个城市地铁建设项目中。

积跬步至千里,成果的取得与突破需要长时间的积淀。长期的科研实践工作中,他总结了一套“项目+QC成果+专利+工法+论文+成果转化+奖项”的七位一体科研模式。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及企业重点科研攻关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SCI、EI和CSCD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省部级工法3项。作为专家组成员先后参加京沈高铁、朝凌高铁、赤喀高铁、深圳地铁、沈阳地铁、南宁地铁、贵阳地铁等多项专项方案评审,足迹遍布全国近20个省份、60余个施工现场,被多家建筑央企聘为咨询专家。

学以致用,做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他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使命和责任,承担多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他将自己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知识储备与课堂理论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他也用多年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中培养的严谨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被评为“校优秀班导师”。

他积极参加教学改革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作为主持人完成了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项目驱动与主动探索的《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及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教改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铜奖1项,省级竞赛金奖2项,二等奖3项。

成绩代表过去,努力代表将来,宋洋将继续秉承“太阳石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为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