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学党史·悟党思】 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 静

责任编辑:宣传部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8-29点击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88体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和落实“四史”教育工作。高校的“四史”教育,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必须把握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四史”教育,我们认为,在高校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至关重要。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其爱国热情,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史观是188体育什么是历史、怎样对待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历史最基本的立场和观点。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目前的在校生基本都是“90后”“00后”,对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了解并不深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仍然处于价值观成型的阶段,缺乏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此时一些对“四史”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比如,诋毁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歪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与成就;夸大或捏造历史上的失误、挫折与错误,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丑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些学生受错误思想影响,不愿认同主流的历史观点,或为显示所谓的个性或怕被贴上标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理论和过硬的教育本领,剖析不良解读的本质和危害,向错误思潮亮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涵盖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部内容,因此要充分发挥概论课的优势,把概论课和“四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带领大学生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振兴史,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辩证的、理性的思维把握历史本质,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用事实说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我们讲述在党的领导下,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步履艰难,到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我们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在这个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操控,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打压其他国家的世界中,实现跨越性发展和历史性巨变,只有社会主义中国做到了。

不回避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历史上有过失误、挫折与错误,在今天也存在问题、矛盾和争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需要大量地结合现实,复杂的现实问题给大学生历史观的培育增加了不确定性。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发展必然会出现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存在;教育、就业、医疗等不尽如人意。我们要直面这些社会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结合中国实际,辩证地思维、独立地思考,不能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甚至歪曲杜撰。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存在的原因,使他们看到这些问题都是在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就是错误的。这些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的方式得以解决。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战胜这些前进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四史”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中,激发大学生内心的红色基因、报国情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